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王言安慰着高句丽王,瞥了眼边上弄着炭笔不断写的几个高矮胖瘦不一,年龄段跨越不小的一伙人。
这伙人就是随军记录的史官。
据王大将军所知,这几个人已经在批评他了,对于他在这边的暴力行为很不满。
他灭国高句丽的经过是绝对不会有的,但是他王某人在灭国的过程中做的一些不好的事情,是绝对清清楚楚记录的。
史官的笔,真是杀人的刀啊。
其实王言也清楚,这些记录的史官本身是对王言有不满的。
这不满有很多,比如出身,比如对于大族的屠戮,凡此种种。
要不然他们哪里有那么大的病,在对待异族的事情上来恶心王言。
可能他能听到的风声,也是这帮人自己传出来的,活腻了想让王言砍了他们,来更加的败坏王言的名声。
或许中原大族跟他们有亲戚吧……
王言当然不会跟这些人计较,总要有人夸,总要有人骂,总不能堵的住人家的嘴。
即便杀了这一批,还有下一批。
即便史书不让写,也还会私下里暗戳戳的写野史埋坟里。
这事情是没尽头的,也是杀不住的。
大户也杀不住,那是源于人的贪婪,但大户不杀危害深远,些许见于文字的污蔑,不足挂齿。
安抚了惶恐不安的高句丽权贵,分辨了一些人的成分,王言便安排人将高句丽的王族以及部分权贵送去了洛阳过好日子。
没有收兵,打没了高句丽的最高统治集团并不代表战争的结束,还是很有一些抵抗分子,纠集了一些没脑子的高句丽百姓死命抵抗,这些人是要清剿的。
同时在东北地区,还有其他的一些蛮夷部落,也需要清扫一番。
毕竟高句丽都灭了,富饶的东北土地当然也要顺手拿下来。
哪怕这些都做完了,也还是不能收兵。
新拿下的土地,总要有部队的铁血镇压,才能保证进行有效的统治。
一如突厥那般,总要经历镇压与融合,才能彻底的将一个民族吞噬了去。
所以王言也没有回去洛阳,他要在这里治政。
进行人口迁移、安置,进行各种的基础建设,安排好民族融合的各种政策,直到这边的形势稳定下来,他才能卸职回去。
不过灭国高句丽的封赏已经下来了,吴国公的封爵得到了落实,同时为了在这边行政,又给他挂了个辽东行台尚书令的职务,又是成为了总管一方,军政一把抓的地方大佬。
为了有效的对东北地区、半岛地区进行统治,自然是借鉴了突厥的先进经验。
调了一大堆的官员过来,在高句丽以前的官员的辅佐下,开展大隋的统治。
并在统治的过程中,对以前的高句丽的大户进行打击。
拉拢普通的高句丽百姓,渐渐收服高句丽的民心,使其真正的心向大隋,以大隋人自居,那就是成功了。
除了这些,还有对于东北、半岛地区的资源开,这一点大隋现在很专业。
因为海贸,现新大6的缘故,出现了非常专业的勘探队伍,他们精通风水勘舆星象地理,展出了十分专业的探测知识,找寻矿脉,研究各种别地的特产。
调一支这样的专业队伍过来,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至于现了各种资源以后的劳动人员,作为战败国的劳动力自然就有大用了,这都是他们干的活。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