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1355章镇压
虽然说是一千精骑,但队伍其实是不小的。
战斗人员有一千多,战马有三千,还有随军进行后勤工作的一百余人。
这都是必要的配置。
同时为了应对高估自己的情况,王言对一千精骑进行了混合编制,其中一半是甲骑具装的重骑兵,一半是行动灵活的轻骑兵。
如此进可攻退可守,大家都能安全。
王言不是怕自己死,是怕高高兴兴跟着他出来赚功劳的手下们死的太惨。
事实上如果不是担心杨广猜忌太过,他单人独骑都能平了杨谅反叛之事。
原因也很简单,杨谅手下有不少他的人。
但是难免会出现意外么,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他也不是那么托大的人,毕竟他虽然不怕麻烦,但更喜欢轻松。
当然结果确实也没出乎王言的预料,总体而言,还是很轻松的……
杨谅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他以为只要他振臂一呼,他掌控的地盘就都会响应,但结果并非如此。
真正响应他的,也只有一小半而已。
眼下的大隋别管各种的矛盾如何,但确实还是很繁荣的,表现出来的蒸蒸日上。
有脑子的人,可不会在这种时候跟着造反。
甚至如果足够聪明,再稍稍看看实力,大隋这些年征战南北,灭了突厥,武功极盛。
杨谅总不会比突厥更难打,连割据一方都做不到,这还造得什么反?
所以大多数人,都是选择观望的,看看杨谅到底能搞出什么局面,到时候再做决定。
王言半路还收到消息,说是杨谅因为没人跟他的脚步一起造反,从而怒急攻心,急的病倒了去。
倒也不能怪杨谅,实在是现实太过骨感,太过清冷了些,顺风顺水的杨谅承受不住打击,预料到了失败,生个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但是成败却不会因为杨谅的痛苦而转移,王言一路上并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
除了刚到的时候,用了三天的时间,他一千多人干了一万多叛军以后,就再也没有抵抗了。
马儿小跑着一路前进,所到之处无不开城门投降。
王言的处理方法很干脆,每到一个地方,用两三天的时间收集一些百姓、军卒对于地方的官员、武将的评价,评价不好的武将全砍了,现场提拔人手接替。
理政的文官则是一部分过分的人都给砍了,剩下的下狱,等着之后办大案搞株连。
而后留下一些兵马维持地方秩序,余下的直接收编,提拔一些人上位。
再扩散兵马,去接收其他反叛的地区。
这时候王言怎么处理文官武将已经四面传播开来,这些人当然不投降了,但是没有用。
他们不降,中下层的军官以及基层的军卒会帮他们降。
王言到了地方受降现砍,还有人能活下来。
军官、军卒们要主动投降,各种的武将、官员,除了比较有口碑的人,就没有能活的,直接就是杀全家,干脆的狠。
于是大家就都老实了,老早的表示要投降,自觉口碑不好的也都主动聚集到了一起被军卒圈禁。
只有一些掌握兵权,又自知必死的武将不服,总要有些乱子,不过他们也都陷入到了军卒的汪洋大海中了,一个没活下来。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