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书生的政治啊……”
朱元璋感叹,这个评价倒还真没错。
王莽的那一系列改革,有一大部分都是想着要什么恢复上古风貌,尊崇周礼,说什么上古时期大家日子平和安宁没有一点纷争,也没有饥饿贫寒……他也不想想,这到底符不符合现实!
到底实际不实际!
要是上古真的是这样,那为什么最终天下还会走到如今的情况?要是周朝真的千好万好没有一点毛病,那为什么会有个西周又有个东周?又为什么会出现春秋战国,为什么会有秦一统天下,会有汉建立基业?要是所有人都觉得周朝、上古是最好的,人们生活安乐,那么怎么没有人维护当时的情况,而是要一路发展到现在?——西汉到如今的大明,过去了千年,可朱元璋绝没有看见有人通过复兴周礼来让天下和乐的。
而他本人,也并不相信所谓的周礼能够让天下人都过上好日子。
所以,说王莽是书生的政治,也就是说他只知读书信书,而脱离实际不看现实,这还真没毛病。
书生,典型的负面的书生,不就是这样的吗?而朱元璋本人,也没少遇见过这样的书生的政治。
那些个读书人,固然不乏才干出众不死读书的,但是这种只知道沉湎于书中言论而对现实不屑一顾、一说就是要遵循古礼,只要效仿三代就能天下太平的人,可不在少数。
一问就是要向上古圣贤明君效仿,一说就是没有具体的效仿措施,压根不知道如何和当今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这种人,要他何用?哪怕是放他去教人,都只知道照本宣科,要不是让学生什么也学不到最终不得不另寻老师,要不就是教出一群和他一样的所谓书生。
-而在新朝,一直心怀愤恨和不甘的刘氏宗亲们也各自寻人商议起兵之事。
鉴于之前的那一波起兵被王莽镇压下去了,连朵水花都没能溅个大的,此时他们也是想要寻个万全之策。
有人便道:“这不是天底下的黔首也都对他不满了吗?我们单独起兵力量不足,那何不借一下这些黔首的力量?想来能够作为复兴大汉的一份子,他们也是愿意的,也能够感到荣耀。”
反正王莽的这些个改革,可真是没一个发挥什么好作用的。
有世家豪强对他不满,这样,朝中支持王莽的力量就已经削弱大半;而他们在外起兵,再想个法子将那些个黔首的军队纳入控制之中,如此一来,内外夹击,何愁不能干掉王莽,复兴大汉?恰在此时,神迹又讲到了在江夏郡的起义大军。
顿时,不少人更觉得这个方法非常可行了。
【王莽的第一个年号是始建国,共使用六年;第七年,他将年号改为了天凤,这个年号也使用了六年;随后,便是他的最后一个年号,共有四年的地皇。
】【在他登基并且开始推行各种政令之后,原本就不少的农民起义变得越来越多。
】【而彻底爆发,并开始连成一片的各种起义,基本上都爆发在天凤四年至天凤五年。
】【天凤四年,在距离长安说远不远说近不近的湖北,爆发了饥荒。
为了填饱肚子,百姓们不得不深入沼泽区域尝试挖野菜糊口,但是即使把野菜全挖干净,也不过那么些,僧多粥少,根本不足以让所有人都分到。
】【为了活命,百姓们不得不开始争夺这些野菜。
】【而作为在众人之间算是有点名望的人,王匡和王凤便被推出来评理。
而这一评理,进一步推高了他们在众人心中的声望。
】【由此,这些饥民便觉得不若让二人充当领头人,带领大家挣出一条活路来。
】【就这样,王凤和王匡有了最初的班底,他们带着这些人前往江夏郡的绿林山(湖北省京山市),准备以那里为大本营,继续发展。
】【当他们抵达绿林山的时候,队伍已经从最开始的数百人发展到了七八千人,非常庞大。
】【起初,这一支势力并没有被朝廷放在眼里,毕竟现在四处都在起兵,占山为王的不在少数,当地的官府也将他们当做是那些占山为王的土匪强盗一样对待。
】【但是王匡和王凤的经营实在有点看头,在几年过去后,绿林山不仅没有衰弱消亡,反而越发强大,发展势头非常好。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