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对于高薪养廉,李汝华是举四肢赞成的,但问题是钱从哪里来。
实际上对于官员薪俸过低不是没有人讨论过,但是这个问题根本讨论不出个所以然来。
就凭朝廷的收入就是这么低的薪俸都要坚持不住,再涨薪的钱就更加是没有着落。
好在侯平在他的卷中也给出了答案,就是发展更多有利于民生的产业,让财富的总量增多。
这不是空谈,也是基于漷县以一县之地,供养近百万人口的事实成绩说话。
前几年,漷县还只能勉强供养全县居民。
但是其后几年,每年粮食产量都会稳步增长。
到了去年秋收开始,仅漷县的粮食基本上就已经能自给自足。
而这就要得益于王象晋的牛逼了。
侯平只是跟王象晋提了提选良种杂交可以提高产出的事情,王象晋就发了疯似的研究杂交技术,简直到了是废寝忘食的地步。
仅一年的时间,还真让他鼓捣出来高产的新玉米品种。
而侯平自己经过这几年的尝试,也终于把生产尿素的化肥工厂搞出来了。
尿素的生产其工艺并不复杂,就是生产设备对精密度要求比较高,在橡胶可以小规模试产后,他就已经着手制造尿素生产设备了。
氮肥和新玉米品种的加持,现在漷县的玉米亩产达到了七八百斤,仅这一项,就已经基本能够满足所有居民的口粮要求了。
而香河的农业规模更大,达到了近二十万亩。
再加上大棚种植技术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有三分之一的土地用大棚技术实现了一年两产。
现在整个通州地区的粮食仅通州的这点人口已经完全吃不完了。
除了一大批用于做饲料喂养牲口,还有很大一部分可以卖到江南等其它需要粮食的地方。
通州地区的情况其实朝中大佬们都看得很清楚。
这也是为什么李三才虽然饱受攻击,但是到目前为止,依旧没有被撸了阁臣之位的原因。
但是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朝中大臣对通州之变都保持着罕见的沉默。
李汝华是朝中少有的无党派官员代表,他的资历比方从哲还要老。
自三十六年(1608年)任户部左侍郎后就一直在户部任职。
三十九年(1611年)以户部左侍郎署掌部务。
他对于大明朝廷财政的盈亏,边防储备的虚实,以及盐业、漕运、屯田、牧业各方面都知之甚深。
所以他看了侯平的文章后立马就知道这份考卷的含金量有多高。
不过想要按照这个里面的内容改革也不是容易的事。
侯平在策论中提出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要让空谈误国的儒生退出治国理政之行列。
让有真实干才,有一技之长的真儒能为国所用,而国则能用其之长。
谁是空谈误国的儒生?谁又是有一技之长的真儒?更关键的是侯平虽然在文章中没有把墨家两个明晃晃的大字写出来,但是字里行间,崇墨抑儒的意思已经溢于言表。
这是要推翻自汉之后,天下皆以独尊儒术的基本治国纲要,这提议实在是过于大胆。
李汝华仅是看都会觉冷汗直流。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