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其实在85年第一次通货膨胀时,我知道中央就开始经济紧缩。
85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和完善宏观经济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坚决防止盲目追求和攀比增长速度的现象。
尽管1980年代全社会对于改革是有共识的,但是对于改革的宏观环境却一直缺乏共识,地方政府和企业总是倾向于高速度发展,无论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下都是如此;理论界的主流“经济自由主义”
热衷于以发展促改革,忽视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这是不对的,我对此提出了一个新词,叫做有质量的稳定发展。
这就和一个人负重挑水的人前行必须一步一个脚印一样,不能贪图快而大跨步走,容易走不稳滑倒而满盘皆输前功尽弃。
尤其是前些年改革的成功,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出现的初步繁荣,大大鼓舞了改革派的信心。
而在引进西方经济学的初期,对于市场经济的知识也只是凤毛麟角。
当时我们所知道的,也仅仅是“总需求,总供给”
而已,现在想起来,如果早知道什么叫“通货膨胀预期”
,也许就不会有后来那种“长痛不如短痛”
,“价格闯关”
的社会动员,抢购风或许就可以避免。
86年3月,“七五”
计划决定前两年调整。
但1986年第一季度工业生产回落,许多人认为经济滑坡,强烈要求放松银根刺激经济。
五年计划第一年经济总是要涨,这是中国的政治经济学。
综上原因,1985年—1986年宏观调控无法到位。
这两年的通货膨胀是由于宏观调控不到位,去年中国经济继续过热,增长率达11.6%,今年我预期为11.3%,预算外投资膨胀无法控制。
本月,物价上升幅度已达19%,创历史最高记录,各阶层群众产生通货膨胀预期。
这就非常糟糕了。
所有车上的人都认为刹车失灵,自然就会夺路狂奔,产生完全没必要的踩踏效应,导致无谓的牺牲和巨大负面效果。
此时此刻,我们如果仍准备进行全面的价格改革。
结果必然会成为建国以来最大的一场抢购风潮的导火索。
只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一旦发“价格闯关”
的消息。
当天就会出现抢购。
有的人很有可能一下子买200公斤食盐,买500盒火柴,商店被抢购一空。
银行一定会发生挤兑,有的地方银行可能因不能及时支付,群众在愤怒之下把柜台推倒。
大家大概率会误以为不久后物价要全面放开,新一轮大涨价即将开始,在各大中城市掀起凶猛的抢购风潮。
这种时候,一刀切的上调物价肯定是不行的,领导一纸文件下去,物价就涨了20%实际很多老百姓可能会在盲目抢购囤积物资中损失一辈子积蓄购买力的大半。
做出这个决定的领导是要背负历史责任的啊。”
喜欢回到88年的老法师()回到88年的老法师。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