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对于跟随关羽出征的人的家属,尤其保护得周到。
关羽的军心,就因此而乱,逐渐散去。
关羽走到当阳东南的麦城,孙权派人去招降他,关羽诈称投降,带着十几个人逃走,被孙权伏兵所杀。
关羽这个人,是有些本领的,我们不能因他失败而看轻他。
何以见得他有本领呢?一则,你留心把《三国志》看,自刘备用兵以来,不分兵则已,倘使分兵,总是自己带一支,关羽带一支的,可见他有独当一面的才略。
二则刘备从樊城逃向江陵时,是使关羽另带一支水军到江陵去的,后来和刘备在夏口相会。
北方人是不善水战的,赤壁之战,曹操尚以此致败,而关羽一到荆州就能带水军,亦可见其确有本领。
至其在下邳投降曹操后,曹操待他甚厚,而他还是不忘故主;却又不肯辜负曹操的厚意,一定要立些军功,报答了曹操然后离去,也确有封建时代武士的气概。
后人崇拜他固然过分,我们也不能把他一笔抹杀了的。
可是他的久围樊城,在军略上终不能无遗憾;而《三国志》说他“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
,糜芳、士仁之叛,未必不由于此,也是他的一个弱点。
关羽的败,是刘备方面的一个致命伤。
因为失去荆州,就只剩得从益州攻关中的一路,而没有从荆州向南阳攻洛阳的一路了。
从汉中向关中,道路是艰难的;魏国防守之力,亦得以专于一面;后来诸葛亮的屡出而无成,未必不由于此。
所以说这是刘备方面的致命伤。
这件事情,如其就事论事,关羽的刚愎而贪功,似应负其全责。
如其通观前后,则刘备的急于并吞刘璋,实在是失败的远因。
倘使刘备老实一些,竟替刘璋出一把力,北攻张鲁,这是易如反掌可以攻下的。
张鲁既下,而马超、韩遂等还未全败,彼此联合,以扰关中,曹操倒难于对付了。
刘备心计太工,不肯北攻张鲁,而要反噬刘璋,以致替曹操腾出了平定关中和凉州的时间,而且仍给以削平张鲁的机会。
后来虽因曹操方面实力亦不充足,仍能进取汉中,然本可联合凉州诸将共扰关中的,却变作独当大敌。
于是不得不令关羽出兵以为牵制,而荆州丧失的祸根,就潜伏于此了。
不但如此,刘备猇亭之败,其祸机实亦潜伏于此时。
为什么呢?伐吴之役,《三国演义》上说刘备和关羽、张飞是结义兄弟,他的出兵,是要替义弟报仇,这固然是笑话,读史的人说他是忿兵,也未必是真相的。
因为能做一番事业的人,意志必较坚定,理智必较细密,断不会轻易动于感情。
况且感情必是动于当时的,时间稍久,感情就渐渐衰退,理智就渐渐清醒了。
关羽败于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的征吴,是在章武元年(221)七月,章武元年,就是建安二十六年,距离关羽的失败已经一年半了,还有轻动于感情之理吗?然则刘备到底为什么要去征吴呢?我说:这个理由,是和吕蒙不主张取徐州而主张取荆州一样的。
大约自揣兵力,取中原不足,而取荆州则自以为有余。
当时赵云劝他,说国贼是曹丕不是孙权,伐吴之后,兵连祸结,必非一时能解,就没有余力再图北方了。
这句话,刘备是不以为然的,所以不肯听他。
而他的不以为然,并不是甘心兵连祸结,和吴人旷日持久,而是自以为厚集其力,可一举而夺取荆州。
殊不知吴蜀的兵力,本在伯仲之间,荆州既失,断无如此容易恢复之理。
旷日持久,就转招致猇亭的大败了。
然其祸根,亦因急于要取益州,以致对于荆州不能兼顾。
所以心计过工,有时也会成为失败的原因的,真个阅历多的人,倒觉得凡事还是少用机谋,依着正义而行好了。
,,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