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自北宋刊本行世,而装潢之技绝矣!
余幸遇此韵,得觏唐时卷帙旧观。
季氏零替,不知归之何人?惜哉!
“沧州”
指季氏“吾道在沧州”
藏书印。
末句则哀季氏之衰之速。
按:清朝中叶海内藏书家魁首的黄丕烈,序《季沧苇藏书目》云:
沧苇书目载宋元版刻,以至钞本,几于无所漏略。
余阅《述古堂藏书目序》有云:“举家藏宋刻之重复者,折阅售之泰兴季氏。”
是季氏书半出钱氏,而古书面目,较诸钱氏所记更详。
今沧苇之书已散失,每从他处得之,证诸此目,若合符节,方信藏书不可无目,且不可不载何代之刻、何时之钞,俾后人有所征信也。
述古堂即《读书敏求记》的作者,钱遵王的别署。
自谓“家藏宋刻之重复者”
始售于季氏,殊不尽然,其中有极名贵的宋版。
如《记北宋陶集渊源》云:
《陶渊明集》十卷,娄江顾伊人藏弆宋椠本,题其读书处曰“陶庐”
,而请牧翁为之记。
伊人交余最厚,真所谓兄弟也,但各姓耳。
见余苦爱《陶集》,遂举以相赠。
丙午丁未之交,余售书季沧苇,是集亦随之而去。
沧苇殁,书籍散入《云烟过眼录》矣。
伊人前年渡江,念《陶集》流落不偶,访求得之,持归示余。
河东三箧,亡来已久,一旦顿还旧观,展卷相向,喜可知也。
予畀之牧翁陶庐手稿,俾揭之简端,以见我两人郑重其书,互以藏之外府为快。
若此视世之借书为一痴者,其度量相越,岂不远哉?
“牧翁”
指钱牧斋,为钱曾之叔曾祖。
“顾伊人”
名湄,本姓程,著有《水乡集》。
苏东坡酷爱“陶诗”
,曾有和陶之作,自道“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手书陶集付梓,真书林至宝,顾湄得之,题曰陶庐。
黄丕烈以得“北宋本陶诗,又得南宋本汤氏注陶诗,不胜喜,题其居曰‘陶陶室’”
(见王芑孙《陶陶室记》)。
黄丕烈所得北宋本陶集,本为毛氏汲古阁旧藏,不知是否即顾湄所得东坡手书本?如是别一本,则较东坡手书本又逊一筹。
顾湄以举世奇珍,慨然相赠,而钱遵王转售于季氏,可知季氏所得述古堂藏书,必多精椠。
丙午为康熙五年,钱遵王及身见“沧苇殁,书籍散入云烟过眼录”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关于永恒之门神魔混战,万界崩塌,只永恒仙域长存世间。尘世罹苦,妖祟邪乱,诸神明弃众生而不朽。万古后,一尊名为赵云的战神,凝练了天地玄黄,重铸了宇宙洪荒,自碧落凡尘,一路打上了永恒仙域,以神之名,君临万道。自此,他说的话,便是神话。...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