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不过说一千道一万,“扶苏被儒生教导得太迂腐了愚忠愚孝”
这个论调,基本上可以确认是错误的。
千百年来大家对扶苏都很怜爱哈,山有某物隰有某物原本是《诗经》常用句式,但扶苏的名字让“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的郑风名传至今。
大家念着他的名字,想象山中树与池中花,认可他的仁,展望他如果正常登基秦国会走向什么样的路。
——会走什么路,其实还是很难说。
就博主个人的历史观而言,还是建议大家不要对没有真正登基的太子抱有太多的政治想象,不仅仅是扶苏,而是囊括我们这个专题会提到的所有悲剧太子。
悲情人物固然可惜,但做太子与做皇帝差别那可太大了,一个登基之前情绪稳定表现很好的人,谁能打包票他成为皇帝后依然如此?当然啦,像杨广那么能演的还是少数人,但我们都很清楚,权力会改变一个人。
不只是负面的、心性上的冷与硬,还有一些积极的东西,他的眼界与考虑方式。
帝王治国,统御天下,韩非子说“法、术、势”
,《帝范》说“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诫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
,《帝鉴图说》剖析圣哲芳规与狂愚覆辙,理论性的东西总结出来太多了,但谁也不知道真正坐上那个位置该如何操作。
】
唐人闻天幕,感叹不已,李世民更是神往:“那《帝范》也不知是个人所写,竟将人君之道写得这样深远透彻,今日能听此十二项,也算生逢知己,恨不能与其共饮一盅!”
李治默默,怎么感觉和耶耶在做的也没什么差别……
唯有李承乾撇嘴,为君一道,自是天子教授于继任太子的,天幕如何就这样大大咧咧放出来,让这许多人得见?
·
各时空都有帝王借此教子,也有人听到这长篇大论便觉无趣,李隆基听闻这熟悉之语,一边对着太宗言论行礼上香,一边在心底不以为意。
朕难道不知道皇帝该怎么做吗?朕身为皇子龙身,知道的比你们这些后世小民清楚多了,没看到城内一片国泰民安盛世气象吗,那都是朕勤勤恳恳的结果啊。
但知道和做那是两码事,朕都努力了这么久,百姓也过得这么好了,大家进献珍稀宝物与国色女子不是应当的么。
朝臣就是不懂事,今日居然还有人非议花鸟使。
太宗在上,您说的确实有道理,朕也都这么做了,如今稍微享乐一阵,也不算什么。
李隆基恭敬地对着天幕上的《帝范》文字进香,宫内自是用上好香料,但这三支供奉太宗的香却愈烧愈慢,没过多久便熄了烟。
高力士躲了出去,不知另一重时空的太宗是何态度,但光看这香,便知其不是很乐意见这子孙。
·
嬴政却直视扶苏的眼睛,只问:“日后你若当真登基,大秦将走向何方?”
他的长子在天幕映照之下行礼:“实是不知。
但无论怎样,总归是一个在强与盛的路上坚定行进的大秦。”
【大家都是第一次做皇帝,除了某些特别不要脸皮的人,也没有第二次做皇帝的机会了,各种东西都很陌生,经济军事政治都要换个角度去考虑,不是当太子时接触到的那样啦。
很多人心性是很好,理论是很优秀,但有些人上位之前还跟爷爷说“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
呢,听起来就很nice啊,爷爷大为感动夸他纯孝,结果人一上位唰唰削藩,根本没给后路的。
历史是一条不会回转的河,我们对这些未曾上位的太子到底了解不多,分析其死因算是正常历史考究,但预测其功绩就没啥必要。
毕竟我们既不会知道他们真正登基后如何爱民或祸国,也不会预料他们在经历当时代的大事时会如何抉择。
唯有以古人为鉴,哀之,鉴之,再向前。
】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