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汽车业的大发展,橡胶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同时橡胶也成为众多工业产品的新兴材料,十分热门。
汽车、三轮车、人力车都换上了橡胶轮胎,上海人在布鞋、皮鞋外套一双胶鞋,称“套鞋”
,再穿上橡皮雨衣,暴雨天也可照常出门,其它各种橡胶(当时上海人称橡胶为橡皮)制品更是不计其数。
1908年,英国进口橡胶总额达84万英镑,次年增加到141万英镑,美国1908年进口橡胶5700万美元,次年增加到7000万美元。
受到生长周期、气候、土壤等因素的制约,橡胶的生产规模在短期内无法扩大,注定了在一定时期内橡胶价格将持续走高。
伦敦市场上的橡胶价格,1908年每磅2先令,1909年底猛涨到每磅10先令,1910年4月达到最高峰,每磅12先令5便士。
伦敦的橡胶股票也随之水涨船高。
一家新成立的橡胶公司发行100万英镑的股票,半小时就被抢购一空,另一家公司发行的股票,最初每股10磅,发行不久后就涨到每股180镑。
国际金融资本纷纷在适合橡胶生长的南洋地区设立橡胶公司,而总部则设在上海,便于从这个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融资。
据《泰晤士报》估计,从1909年底到1910年初的几个月里,南洋地区新成立的橡胶公司有122家,至少有40家总部设在上海。
这些公司有些刚刚买地,有些已经把橡胶树苗种下去了,也有很多是皮包公司。
总部设立在上海的橡胶公司纷纷在报纸上刊登广告,大肆招徕资金。
受到国际金融投机风潮的影响,上海的橡胶股票也大受欢迎。
一家叫做“地傍橡胶树公司”
的股票,在上海股票交易所的开盘价为每股25两白银,一个多月后涨至50两白银。
上海富有的华人和外国人,唯恐失去大好的发财机会,纷纷抢购橡胶股票。
上海租界会审公廨(租界法院)大审官关絧之先生说:“1910年,上海市面上出现了一种橡皮股票,没多时,有钱人竞相购买,一些公馆太太小姐换首饰,卖钻戒,转买股票,如痴如狂。
有了钱,还要四面八方托人,始能买到股票。
我因做会审官多年,认得洋人,费了许多力,才买到若干股。
买进时30两银子一股,买进后股票天天涨,最高涨到每股90多两。
许多外国人知道我有股票,拿着支票簿,盯到门口,只要我肯卖,马上签字。”
抢购狂潮让很多人一夜暴富,更加激起了人们的投机*,以至于股票的实际价格超过票面价值的数倍,甚至数十倍。
祥茂洋行的刀米仁股票实收银8两,市价66两。
牌子老、名声大的公司随心所欲地哄抬股价。
蓝格志公司的股价竟然超过票面二十七八倍,高达1500余两,票面仅100两银的汇通洋行薛纳王股票涨到一千五六百两。
据上海商务总会估计,在橡胶股灾爆发之前,华人大约买了80%,在上海的外国人抢购了20%。
很多华人不满足于在上海抢购,还调集资金到伦敦。
华商在上海投入的资金约2600万至3000万两,在伦敦投入的资金约1400万两。
结果上海这个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已经无资可融,市面上的流动资金,尤其是钱庄的流动资金,都被橡胶股票吸纳殆尽。
橡胶股票风潮是一场受国际金融形势影响,被某些外国冒险家恶意操控导致的悲剧。
暴利让上海的投资者失去理智,中了圈套,外国银行和投机家则从中获利。
1903年,英国人麦边在上海设立蓝格志拓植公司,蓝格志是一个橡胶产地的名字。
麦边号称他的公司经营橡胶种植园,开挖石油、煤炭,采伐木材。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