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马秀英也开口了,群臣安静了下来。
齐齐看向了北元使臣,看看他们到底作何选择。
“大明皇帝陛下,我们大元和你们大明是友邦啊,你们怎么如此欺人太甚!”
其木格质问着马秀英。
马秀英反问,“谁说我们大明与你们是友邦?”
“洪武三年,你们的洪武皇帝命大军北伐,抓了我们很多的王公贵族,你们有臣子提议太庙献俘,但是他拒绝了,他还很尊敬我们大元呢。
他说元虽夷狄,入主中国,百年之内,生齿浩繁,家给人足,朕之祖父亦预享其太平,虽古有献俘之礼,不忍加之,令服本俗衣以朝,朝毕,赐以中国衣冠。
而且当年你们北伐大军攻入我们元大都的时候,洪武皇帝还下令,元之宗戚,咸俾保全,给了我们王公贵族很高的尊礼,封了爵位,让你们汉人继续给我们行礼。
还有,你们大明改朝换代成功之后,多有臣子批判大元皇帝无道,洪武皇帝说,元主中国百年,朕与卿等父母皆赖其生养,奈何为此浮薄之言?亟改之。
而且,你们的帝王庙,还供奉着我们的元世祖忽必烈,你们的洪武皇帝在祭文中说,惟神昔自朔土来主中国,治安之盛,生养之繁功,被人民者矣。
以上种种,你们的皇帝是很亲近我们大元的,我们还不是友邦吗?而且你们洪武皇帝也承认我们大元为华夏正统,咱们是一家人,如何能骂我们是蛮夷?”
其木格侃侃而谈,气得马皇后脸色铁青。
群臣恨的咬牙切齿。
妈的,这话反驳不了啊,因为朱元璋真的说过啊。
而且朱元璋还说过,他当初参加起义,只是为了吃饭活命,并不是为了推翻元朝,他不断强调自己加入起义军实在是迫不得已,是人生的一大污点。
根据《与元臣秃鲁书》记载,朱元璋对元朝臣子说,昔者朕被妖人(红巾军)逼起山野,朕本淮右布衣,暴兵(红巾军)忽至,误入其中。
后来朱元璋在《洪武实录》卷三十七在《皇陵碑》中又说,元纲不振乎彼世祖之法,豪杰何有乎仁良?
而且,在元至正十八年十二月,朱元璋率领十万大军攻下婺州后设立了中书浙东行省。
在衙门立了两面黄旗,上面写着,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
同时还立了两个木牌写着,九天日月开黄道,宋国江山复宝图。
在那段时期,朱元璋跟着小明王一起,打着恢复宋朝的旗号和元军作战,但是在后来让廖永忠溺死了小明王之后,朱元璋从此不再提龙凤年号。
《明太祖实录》里面也绝口不提他自己和韩林儿的臣属关系。
朱元璋立国大明,承认元朝为正统,最大的原因就是溺死韩林儿这事儿。
如果朱元璋按照当时打出来的旗号,恢复大宋国号,那么就摆脱不了和韩林儿的牵扯,朱元璋以臣弑君的骂名就洗不掉。
朱元璋承认元朝为正统,就是让自己和曾今的韩宋朝廷完美切割。
当然了,主要原因还是想继承元朝疆土。
但是老朱也没继承成功。
其木格的话,把马秀英怼得够呛,李善长憋得脸色涨红,也找不出一句反驳的话。
特么的……老朱,你害人不浅。
“你说的这些是伪帝说的,我熙宁皇帝绝不承认任何有损大明国体和民族尊严的话语!”
这时候,朱雄英站起来化解了这件事情。
听到朱雄英的话,李善长眼睛一亮,马上跟着附和,“没错,谁对你们元朝说的这话,你们找谁认去!
我熙宁皇帝没有说过这样的话!”
“对对对!
洪武皇帝对你们又好,可不代表我熙宁皇帝也对你们友好!
今日若不跪,别说联姻了,我大明马上起王师北伐!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