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85章行钞税法
“淅淅沥沥……”
巳时,伴随着雨声传来,整个南京城都被雨水所包围,那延绵百里的外郭城垣在雨中显得格外雄伟壮观,犹如一条黄褐色的土龙,盘卧在大地上。
明东陵的宝顶地宫前,雨水在地面的青砖上溅起一串串水花,四周充斥着雨水滴落树丛的声音,给紫金山增添了几分生气。
这雨来的巧,在所有黄纸燃尽后方才到来。
站在黄罗盖伞下,朱元璋与朱允炆这对爷孙就这样安静的看着眼前的地宫,心中不知作何感想。
远处,朱高煦与郭英、徐增寿三人站在伞下,不同的是,郭英与朱高煦各自撑着伞,徐增寿则是由后面的兵卒为其撑伞。
似乎是觉得这样不好,徐增寿自己接过了雨伞,并让兵卒退下。
待兵卒退下后,朱元璋也在黄罗盖伞下与身侧的朱允炆交谈起来:
“国子监那边,事情做得如何了。”
“回爷爷,都已经准备好了,国子监内的学生随时可以出。”
即便下着雨,朱允炆却还是抬手作揖回答。
只是他的举动在朱元璋的一瞥之下,所有心思都好似曝光了一般。
朱元璋不在意朱允炆的小动作,而是回头看了一眼站在雨中自己撑伞的朱高煦。
“看我干嘛……”
朱高煦有几分心虚,毕竟老朱的眼神实在是很有杀伤力,每次他直视自己,朱高煦都觉得自己下一秒就有可能人头不保。
“诏令国子监二十以上的学子,明日尽数到大教场,再令户部、五军都督府调两卫、三十万……贯钱去大教场候着。”
朱元璋本想说调三十万贯钞,但不知为什么,他想到了之前朱高煦对他所说的那一番话,因此改成了钱。
对此,朱允炆眼神闪烁,但很快隐藏。
“再下旨,让户部的人点好今年旷课的岁入呈给我,另外于八月初昭告天下,今年的秋税,苏松二府,可以钞抵赋税。”
“孙儿领旨……”
朱允炆心头一跳,但还是先应下,而后见朱元璋没有别的需要吩咐的,这才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爷爷,苏松二府去岁上缴军屯赋税,钱粮绢布等物,经折色后,大致是三百余万贯。”
“若是以钞抵赋税,那今岁这二府能够交上来的赋税恐怕……”
朱允炆话说三分,但这样的话他在之前与朱高煦争辩钱钞问题时也曾说过,朱元璋自然知道他想说什么。
说到底,两江闽浙这广泛的江南地区占据明初大半的赋税,尤其是朱元璋提出的苏松二府更是重中之重。
虽然只是两个府,但是它们却占据了大明十分之一的赋税。
这两个赋税重地,单独对任何一府提出蠲免、赈灾或其它的经济类政策,对于大明朝来说,都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提议。
如今,朱元璋仅是听朱高煦说了一下对钱钞的看法,便提出要让苏松二府的百姓以钞抵赋税。
这道旨意一旦下达,朱允炆都不敢想,今年的赋税情况会如何。
当然,朝廷的赋税是一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是朱允炆个人的想法。
他还从未见自家爷爷对任何一人的提议如此重视,哪怕是自家父亲。
“那小子所绘的矿山地图,已经找到了三处。”
朱元璋的一番话,解开了朱允炆的疑惑,但同时也让他倒吸了一口凉气。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关于永恒之门神魔混战,万界崩塌,只永恒仙域长存世间。尘世罹苦,妖祟邪乱,诸神明弃众生而不朽。万古后,一尊名为赵云的战神,凝练了天地玄黄,重铸了宇宙洪荒,自碧落凡尘,一路打上了永恒仙域,以神之名,君临万道。自此,他说的话,便是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