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历史上,哪怕没有李素的出现,丘力居最后也投降了刘虞。
只不过按照原本的历史,丘力居要跟公孙瓒耗到更加两败俱伤、竭尽余力之后,反复权衡,才决定投靠。
现在有了李素的推手,他都不用跟公孙瓒死磕到两败俱伤,就已经有极大概率动摇了。
刘虞在大堂中反复踱步,心情激荡,把文武财三条战线上的现状都琢磨了一下,终于下达了一个重要的决断:
“伯雅!
如今也十一月初了,距离秋收已经过去将近三个月。
你之前也说过,未曾熟透的青黄麦,直接上石磨做成碾转,炒熟也最多贮存两个月。
算算日子,叛军占领区内的麦子,应该差不多吃光了。
再下去,他们无非三条选择:要么是屠杀百姓,把辖区内百姓的最后一点杂粮都抢光抢尽。
要么就是变围城为强攻,跟管子城的公孙瓒血战到底。
估计到了这一刻,叛军也不怕死人了,说不定还巴不得攻城多死点人,好节约一点存粮——我看逼降敌军一部的时机,已经到了!”
刘虞说是叛军有三条选择,但最后话语中却只盘点了两条。
主要是他这人太过仁慈爱民,第三条只能心里想想:那就是叛军把人杀了之后,直接吃死者的肉……
他估计那些胡人真逼急了是有可能的,但这话他在李素面前实在说不出口。
而刘虞之所以觉得眼下就差不多到了分化敌军的最好时机,也跟他不希望真把敌人逼到那种最极端祸害百姓的程度有关。
要是换了公孙瓒坐刘虞这位子,眼下说不定就会选择再多坚壁清野几个月、最好一口气饿到春荒,到时候什么都清静了!
李素一直静静地听着,等刘虞说完,他才接话:“卑职这一个半月来,一直在操心写书印书,对于敌情近况不甚了解,要帮助使君决策的话,还请给我几日准备时间,分析一下最近月余的两军细作情报。
不过,听使君的意思,是已经定下了目标,只以分化招降丘力居为主了?恕我直言,素利、难峭王、轲比能等诸部,如今势力都已比丘力居弱小。
使君要招降一个势力最大、此前历战兵力保存最完好的胡酋,是否难度大了一些?招降一些相对弱小的会不会更好?”
对于这个问题,刘虞倒是难得地完全不想纳谏,他直接一摆手:“丘力居势力大不要紧,只要我能感化他心悦诚服,安心汉化,不成问题。
而且他的嫡系人马此前并未与我军交战,所以两军的血仇也更淡泊。
素利、乌苏等人,手下半数甚至更多骑兵死于与我军的交战中,户户有战死之人,他们的亲属恐怕也不会再次亲汉吧。
更何况,我大汉以衣冠文化定华夷之辨,凡愿说汉语、写汉文、衣汉服、姓汉姓,哪怕血统本是胡人,也可归化。
乌桓各部内附已有15年,断无舍人多之乌桓,而招人少之鲜卑之理。”
如今叛军中的鲜卑势力,从人数来说确实已经比乌桓少多了。
但鲜卑的汉化程度更低,一直是生活在长城关外大草原上的,不像乌桓人本来就很多生活在关内、农耕化的比例也高。
听刘虞这么坚持,李素也就不再劝说了。
他也意识到,他的民族观有点过于偏向后世,不适合如今汉末的情况。
因为对付那些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融入汉族的民族,李素不可能跟宋粉明粉对待满蒙那样去清算。
只能是挑谁先彻底融入汉族消失、汉化成功,那就相对放对方一码——事实上,从这个角度说,别说乌桓后来融入消失在汉族内,连鲜卑都消失了。
只不过鲜卑更晚,要到隋唐的时候,一堆姓独孤、宇文的贵族都融入杨、李,也就消失了。
但既然决定了依然以招抚丘力居为主,李素肯定也要挥自己的本事,不能让丘力居过得跟原本历史上被刘虞招降得那么轻松。
原本的历史上,丘力居虽然投降也比较爽快,而且投降后也确实没有再反,但他也没付出什么代价,只是围困公孙瓒围困到双方军粮都吃光都饿得不行了,才顺水推舟投靠刘虞。
这也是导致公孙瓒很不服的主要原因——跟我打死打活那么久,就白打了?双方都死了不少人,也不用秋后算账?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