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九月初,雒阳城。
幽州的秋收暗战已经结束半个多月了。
蔡邕和李素联署著述的《驳灾异论》,也已经上市二十天。
当然了,是在幽州和冀州上市二十天。
考虑到商人的物流度,雒阳附近的司隶地区,这套分为上中下三卷、一共一万多字的论著,才刚刚上市七八天。
另外,考虑到这套书在外交欺骗胡人、清洗张举逆檄余毒的大业,幽州版与全国版的署名略有差异——幽州版只署蔡邕,以提高在胡人中的公信力。
全国版则是蔡邕第一作者,李素附于其后。
而且这套书在全国其他地区要卖每套三卷总价八百钱,在幽州却只卖每套两百钱,只有全国版的四分之一,只相当于新式白纸售价的两倍,内容几乎白送了。
这也是为了让幽州地区更多贫穷读书人能帮忙扩散理论、打造舆论基础。
好在李素把印刷生意完全托付给了甄家,这次也完全没打算靠这种书挣钱,利润都以甄家为主,所以甄家人非常卖力帮他控制供货渠道,防止串货。
既防止幽州的便宜货流入其他市场、拉低了整体利润。
又防止全国版那种带李素署名的书卷流入幽州。
相信以汉末的信息传播度,等李素的劝降任务最终完成时,幽州的读书人都不一定知道这套书上本该有李素的署名。
等明年他们就算知道了,一切也晚了。
……
雒阳素来是天下书籍销量最好最快的善之区,哪怕在本地上市仅仅七八天,《驳灾异论》依然卖出去了上万套!
甄家坐镇雒阳的商号大管事张亮,时隔半年后再次体会了一把年度书籍热销爆款——上一次遇到这种盛况,还是雕版印刷书刚刚出现时、帮李素印《孝义录》和《论语》、《尔雅》呢。
而这一次,太学生们似乎又受到了那股无形之手的操纵,绝大多数人都不吝钱财买了一套。
而在京的官员和其他士子,也被太学生们的这股潮流引导带偏,哪怕听说此书差评较多,依然坚持买来看看。
好多人都是一边骂一边买,狂喷李素和蔡邕竟敢质疑先贤大儒、黑董仲舒。
这背后,张亮隐隐然感觉到:又是太常卿刘焉,在暗中不遗余力推手,挥他“教育主管部门”
一把手的带货能力,促成了这一盛况。
但张亮并不知道刘焉是如何动手的,为什么要动手。
每天傍晚关店算账的时候,张亮都会被又一次刷新的销售数字与收益感慨到:
“才八天,这套书已经累计到一千万钱销售额了。
董仲舒写的《春秋繁露》,六月份刻印至今,累计都没卖出这么多吧。”
当然了,拿蔡邕李素跟董仲舒比,也是有点欺负董仲舒了。
因为雒阳城本地的读书人,对《论语》、《春秋》、《春秋繁露》这种基础书籍,大部分人家早就有了手抄本的,出了印刷版也没必要再买。
但不管怎么说,如今活着的人里写的书,至少还没比董仲舒《春秋繁露》销量高的,李素是第一个。
……
张亮作为书商,在为“刘焉那种大人物,为什么要如此仗义竭尽全力帮李素”
而大惑不解的同时。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