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乌延摆脱关羽张飞后,身边堪堪只剩两千骑。
为了挽回耽误的时间,他无暇细细放火,就随手在大营帐篷上丢了几个火把,也不管烧没烧起来,就赶紧往南狂奔溜号。
毕竟他在与关羽张飞交战之前,就知道背后的冀州军在向他不断靠近。
真要是被潘凤和麹义彻底合围,那就全完了。
果不其然,乌延奔逃了十几里路后,刚登上一处缓坡坡顶,就看到远方有一面“麹”
字大旗、数千汉军。
西边更远处地平线尽头,隐约也有一面“潘”
字大旗。
麹、潘两军之间,还有比较长的薄弱结合部,但潘凤军已然在尽力往这个方向靠。
“若是再绕一绕,恐怕被汉军三路围上来,这里又背靠大海,往东无路可走,不如从这个姓麹的车仗薄弱处冲阵吧,这姓麹的还真是不会打仗,这都能当都尉,跟骑兵作战居然把辎重车仗放在前军,呵呵,那不是白给我抢么。”
乌延观察了一下战场后,现麹义军中间居然有一段阵线稀疏排着很多车仗,而且看起来都没什么人,顿时大喜,决定不费事儿绕远、以免夜长梦多,直接从这个缺口冲过去!
乌延部最后的两千骑兵,瞬间抽出马刀骑弓开始冲锋。
对面一名汉军都尉,见状露出了一丝狞笑。
……
麹义年约三十五岁,他的年纪与军中资历年限,都与公孙瓒相仿——此人出身西凉军,是凉州武都郡人,早在黄巾之乱爆前,就已经在故乡跟随皇甫嵩与羌人作战数年。
麹义麾下有一支由一千余名武都老乡组成的精锐,便是后来的先登营,也都是黄巾之前就已在凉州羌乱战场上久经磨砺的百战老兵。
后来黄巾爆,皇甫嵩被调回中原平叛,觉得麹义作战严明果敢,用得顺手,就从凉州调到冀州对付张角,当时就授予麹义别部司马之职,张角被杀后积功升到骑都尉,这几年更是在冀州诸都尉中最有希望率先升到校尉。
历史上,后来界桥之战时,麹义的先登营只有七八百人,但那只是因为连年战乱,先登营多有战死,麹义为人又倨傲,只认武都老乡,不屑于招冀州本地兵源补充先登营,所以到五六年后只剩那么多活着。
如今才中平四年,先登营实打实还有一千多人。
先登营的战法,对付轻骑兵时的威力,自然不必多说,稍微了解三国的都知道。
它跟后世戚继光的车阵破骑也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要借助车辆、木拒马之类的障碍物迟滞敌军骑兵的冲击力,然后近战步兵与压制火力搭配。
无非戚继光时代的压制火力是火枪、虎蹲炮,而麹义只能用弩罢了。
看到乌延酋长居然把先登营的车阵认成了“辎重车队”
,直冲先登营而来,麹义心里简直要狂笑不止。
“全都伏低不许妄动!
没我将令敢先放箭惊敌者斩!”
麹义轻描淡写一句话,肃杀地颁下军令。
他居然根本不怕乌延冲阵,反而是怕提前暴露火力把乌延吓跑、所以要放近了打。
跟他配合了五六年的老部下,军纪非常严明,执行时没有丝毫的折扣。
乌延酋长见状愈笃定他冲击的是满载了物资的后勤队。
“起身!
放箭!
出击!”
麹义面无表情如同公式化地喊出了他对付游骑兵的惯用口令。
无论对面是羌骑兵,还是乌桓骑兵,还是白马义从,应对之法都一样。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