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曹操以“如果调走刺史陶谦及其嫡系,难免导致交接期间幽州军力出现真空,给张纯和渔阳乌桓趁虚扩大地盘的破绽”
为由,劝谏了袁绍的提案。
袁绍要坚持自己的意见,当然必须就这一点做出反驳。
他又旁若无人地在何进面前来回踱步思索,过了好一会儿,终于从脑中榨出一条计策:“陶谦是必须要调走的,公孙瓒麾下新募乌桓突骑,也不宜留在幽州。
若是担心交接空虚,不如再调遣外州胡兵到幽州补充,震慑乌桓——此‘驱虎吞狼’之计也!”
袁绍说到这儿,场内无一人质疑,都是在全神贯注地听他具体有何高见。
但李素心中却是“突”
地嘀咕了一下,闪过一个不详的预感。
“驱虎吞狼”
这四个字,出袁绍之口,入何进之耳,似乎从来就不会有好事生吧?这弗莱格也立得太大了。
你丫明明是那种连董卓都想借来“驱虎吞狼”
的家伙,每次一驱都会酿成更大的祸患!
就在李素担忧的时候,袁绍揭开了谜底:“我觉得,不如请陛下降诏南匈奴羌渠单于,勒令羌渠单于派匈奴大将率云中、定襄、西河等处骑兵,前去幽州平叛。
如此,定然可以以胡制胡——驾驭胡人之关键,便在于不能用本地胡人镇压本地胡乱,而要异地调防,使其不能相互勾结。
以幽州乌桓击凉州羌人、再以并州匈奴击幽州乌桓,岂有不谐之理?”
“哎呀,此计甚妙!
我怎么没想到云中还有羌渠单于可用呢!
此人素来忠于朝廷,定然愿意出兵。”
何进闻言大喜,简直是一边拍着大腿一边赞叹袁绍的计谋。
李素在堂下,心中却是咯噔一下。
他终于知道袁绍的问题出在哪儿了!
也知道为什么历史上袁绍定的这个大战略方向明明是对的,但最后实施下来,张举张纯之乱却绵延了两年才讨平。
因为,在原本的历史上,羌渠单于确实对大汉朝足够忠心。
袁绍让灵帝下诏之后,羌渠单于也立刻派出了自己的长子、左贤王于夫罗亲自率领匈奴骑兵去幽州帮忙平叛。
但是,朝廷这次征匈奴骑兵时,犯了跟前两年征乌桓骑兵时一样的错误,那就是根本没给军饷!
只是象征性地给了点赏赐。
然后么,就触了连锁反应——南匈奴内部本来就有一些不服羌渠单于的反对势力,见状后立刻开始散播“朝廷原先每年都是征乌桓人给朝廷卖命,但因为这两年没给钱,乌桓被逼反了,所以朝廷才想起来征我们。
我们要是不反,就要顶替乌桓的角色,帮乌桓人给朝廷打白工了”
之类的不利言论。
然后,左贤王于夫罗刚带着单于的嫡系兵力南下绕过太行山、走到河东郡,留在云中的反对势力就动兵变,杀害了亲汉的羌渠单于,另立了一个反汉的单于。
本来相当于单于接班人的于夫罗,只好滞留河东郡进退两难,请求河东地方供应军需,并且希望汉庭帮他一起回去云中复国、恢复亲汉的南匈奴政权。
可惜于夫罗遭遇这些事儿的时候,已经赶上了汉灵帝病入膏肓,汉庭内部很混乱,根本没空搭理他,于夫罗只好常年在河东郡驻扎下来。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