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什么民办,官办,我看来,最合适的说法应该是皇督民办。
借用民间成熟的商号体系,聘请经理,信托经营,所获利润专资军用。
皇爷爷派遣专人,专事监督,尤其是审计账目,盘查库存”
胡宗宪听得脑子有些晕。
徐渭却越听越精神,心里也隐隐猜出些意思来。
朱翊钧最后说道:“皇爷爷把东南剿倭粮饷统筹处交给我总理,所以今日来拜访胡督和文长先生,一起合计合计,如何把东南剿倭粮饷统筹处办好,确保东南剿倭军资无虞,为君分忧。”
这句听懂了!
胡宗宪惊喜地差点跳起来。
他一直担心,东南剿倭粮饷统筹处要是文官牵头,会多受羁绊;要是太监牵头,会多受盘剥。
现在好了,居然是裕王世子牵头,对,叫什么总理。
真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他坐镇东南剿倭粮饷统筹处,文官不便插手,宦官不敢沾手。
朱翊钧继续说道:“我年幼,还要读书,总理一事,分身无术,可能看顾的不多,所以需要有一位总办,亲领事宜。
当时胡督在仁寿宫的时候,我也提议过,延请一位品行才干都认可的致仕官员。
皇爷爷拟定了一份名单,让我选。
我左思右想,最后选定了前户部左侍郎赵贞吉,大洲先生。
内阁已经往内江了急票,召大洲先生进京。”
朱翊钧从袖子里掏出一份文卷,说道:“大洲先生到京还需要些时日,但我们不能干等。
东南剿倭粮饷统筹处是为东南剿倭筹集粮饷,所以胡督你这里,当出一人,以为会办,作为大洲先生的副手。
我看文长先生最合适不过。”
徐渭猜到了。
胡宗宪心里又惊又喜,还有点舍不得。
他非常惊喜徐渭入了世子的法眼。
可是徐渭非常有才,对他帮助良多,有些舍不得。
但是转念一想,世子是皇上最宠信的好圣孙,说话比裕王、徐阶等人都管用。
有好友徐渭在他身边待着,自己等于朝中有人,也就能放心大胆地在东南用兵,不再像以前,瞻前顾后。
朱翊钧把那份文卷递给徐渭。
“文长先生,这是我草拟的东南剿倭粮饷统筹处筹建草案,你多提意见。
我还提名了一位会办,原杭州织造,内官杨金水。
他非常熟悉东南的商贾之事,与先生同为大洲先生的左右副手。”
徐渭心里有数,既然是皇督民办,自然会塞宦官进来。
“殿下,请问这位杨会办,某去哪里拜会?”
“他啊,去年在杭州受了刺激,三魂六魄丢了一半,疯了。
被司礼监黄公送去朝天观。
这些日子,真人为其祈福做法,居然慢慢地把魂魄收了回来。
我见他以前挺机灵的,会办事,现在又完全复原,就禀过皇爷爷,跟黄公把他要了过来。
胡督,文长先生,你们去朝天观,把他接出来吧。”
“是!”
(本章完)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