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提起宋代,一般人想到的是什么?
是繁荣,是商业发达,是风雅,是文化……
但对于宋三郎这种小吏,以及比他层次更低一些的小民来说,是赋税,是层层叠叠,怎么交也交不完的赋税,和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新出现的杂税。
阎娇娇历史不好,对此没有直观的了解,但如果她历史稍微好点,便会了解一个不算冷的冷知识——徽宗朝,也就是水浒众人生活的这个时代,人口数量与唐代的开元年间不相上下,但税收最高达到唐代的9倍。
就算把隐户,以及商业发展等原因加进去,这个人口和税赋比例也是可怕的。
宋代的税制基本上延续了唐代的两税法,分夏税和秋税。
仅从正税来看,征收比例是很低的,不仅低于唐,甚至低于明清,但它的附加税和杂税却十分高昂。
例如台州的税目,计有上供钱、折帛钱、坊场正名钱等等,总共四十四项,其中的正税仅有上供钱、绸、绢、绵四项,其余四十项均为附加税和杂税。
而从建德府的征税来看,正税仅为20%左右,杂税为77%,役钱为275%。
这种奇怪的税制主要有两个原因造成,一个是中央和地方的失衡。
唐代亡于藩镇割据,所以宋代的统治者就采取了强干弱枝的办法,在财政上采取中央集权管理——中央计司核定州军必要的开支数额,由地方截留经费,其余财物均收归中央,称作上供。
在宋初负担不太大,吏治又相对清廉的时候,这个赋税制度其实还挺好的。
但到了中后期,随着宋夏等战争的进行,中央加大对地方的征调,地方经费便越发的捉襟见肘,最糟糕的时候,赤字是预算的三倍。
为了解决地方政府的问题,各地衙役自然要变着法儿的收税。
还有一个,就是在具体征收税收的时候,官府给收税的百姓定了一二三四等的等级,等级越高,交的税越多,责任也越重。
这原本是好意,但是大宋赋税太重,重到连一般的富户和小地主都支撑不起,所以他们会想办法将这些赋税转嫁给等无权无势的自耕农,把四等户评为一等户。
等自耕农们跑完,便是富农破产,然后便是小地主……
以宋三郎的见识,他还想不到可怕的连大地主都破产的状况,他现在能想到的,无非是他见到的中小百姓,“我们这里的县尊是个清廉的,只要能交够上面的,便不再多立名目,所以百姓还能活下去。
可济州那边的县衙贪的紧,还一心想要往上活动,恨不得刮地三尺。
底下的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便有趁夜抛弃田地户口,举家逃亡梁山的。
开始只是几个几个,后来便举家,举族结伴……唉,小民逃走了,富户雇不到人耕种,地里的庄稼收成便影响不少。
地方县衙为了避免考评受损,又不上报逃户,因此赋税也不会减少,我看再这么闹下去,他们也要跑了。”
阎娇娇对水浒的故事本身也不熟悉,提到里面的人物,脑子里也只能想到“土匪”
二字,哪里想到背后还有这么许多故事。
能让百姓放弃视之为生命的土地,可见当地坏到哪里去了。
“你也别恼,晁大哥跟我家是世交,他是石碣村保正,每年需要帮衙门催税。”
说到这些,宋三郎的声音小了些,“朝廷赋税甚严,不许催科,只接受凭由,分发给人户,依照规定缴纳。
如果又遇到顽固的,交不上税的人家,衙门可不管缘由,只勒令保长补齐,若补不齐,便要打板子。
晁大哥家中虽然殷实,也经不起这个折腾,这些年我虽从旁帮忙,但杯水车薪……他打上生辰纲的主意,多半也是被逼的狠了……他是懂庄户上的事情的,若是去了梁山,那些逃亡的百姓算是有福了。”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