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不如说是喜出望外。”
苏轼回忆着当时初到杭州时的情景,很是怀念地说着,“这西湖的水好看,山也好看,晴天好看,雨天也好看,不论怎么样,我都很喜欢。
只可惜……”
那时初到杭州,苏轼上访佛寺,下集民风,更是不分白昼黑夜,不论晴天雨天,不管春夏秋冬,三天两头就往西湖跑,而且常有绝妙词句信手拈来,流传于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如此佳句,便是在那段时光里,悠然落笔而成。
“只可惜什么?”
白居易不禁心生好奇,轻声探问。
“我再度来杭州任太守时,西湖却因疏于治理,荒草蔓生,泥沙淤积。”
苏轼感慨道,“往日的风光景致,早已消失不见。”
苏轼再度到杭州时,距离首次造访已有二十载光阴,此番归来,却见他昔日所钟爱的西湖,因世人围湖造田,致使湖水渐枯,泥沙淤积,往昔碧波荡漾的景色已不复存在,甚至一到夏天便大雨成灾,一到秋天便大旱成患。
“这西湖,本是钱塘江的一部分。”
白居易皱眉道,“若不时常疏浚,泥沙必然淤积,阻塞水道。”
“因此,我依那《钱塘湖石记》所言,重新清淤疏浚。”
面对这曾为西湖呕心沥血的白居易,苏轼邀功似地得意洋洋说着,“而这清理出的淤泥,我就沿着南北方向建造了一条横跨十余里的长堤,既能解除湖患,倒也算是为这西湖添了一景。”
《钱塘湖石记》,便是当年白居易疏浚西湖,修筑白堤后所写,为的便是向后人详细说明治理西湖的办法。
如今听苏轼上派上了用场,他心中自是欣慰万分。
“如此倒是甚妙。”
白居易颔首称赞,“有了这长堤,从湖的北边到南边,也就不用再绕湖三十里路了。”
“乐天先生,东坡先生,你们这两位大诗人,在聊什么呢!”
刚刚踏入门槛的太平公主招呼道。
“我正与乐天兄聊当年西湖的旧事呢。”
苏轼笑着答道,“正好等掌柜烧好河豚。”
“你们要吃河豚?”
跟在太平公主后边的上官婉儿眉头微蹙,惊讶道,“此物可是蕴有剧毒的。”
河豚味道极为鲜美,但毒性也极为猛烈,稍有不慎便会一命呜呼,因此,这世间才会有“拼死吃河豚”
的说法。
“这我自然晓得,但只需精心剔除鱼眼、鱼籽、鱼血,便可安然享用。”
苏轼谈及美食珍馐总是滔滔不绝,单论他在这方面的见识,放在后世起码是个千万粉丝级别的美食博主,“你们难道不曾尝过吗?”
“唐时此物唤作鯸鮧鱼,我曾听闻,宫中御厨与京师名门的大厨倒是会烹饪河豚,但即便是他们,也不免胆战心惊。”
太平公主连连摇头,神色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当年宫中局势错综复杂,每一餐都需细细查验以防不测。
如果一时心血来潮想吃河豚,怕不是真的会把自己的命给送了。”
若说在皇家的饮食中暗动手脚,这过程里需买通上下,牵连甚多,稍有不慎就会走漏风声,却不是那般容易的事情。
然而,倘若是这河豚中不慎混入一丝鱼籽或鱼血,那么即便是当场毙命,也可以说是一场意外而已,太平公主她们自然不敢涉足这等险境。
白居易也是轻轻颔首,虽说贬谪在外,历尽沧桑,苦不堪言。
但身在宫廷深处,也是步步惊心,踏错一步,则是满盘皆输。
“若论起对美食的讲究与享受,你们唐人确实稍逊我宋人一筹。”
苏轼笑语盈盈,言辞间透着一股子得意,“在我大宋,那河豚可是红极一时,还记得我在常州时,满大街都是卖河豚的,我天天去吃,吃得那叫一个过瘾,直到河豚季节过了都还意犹未尽呢。”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叶峰一踏上官梯就遇到两类险情一是多种危险的感情,二是各种惊险的官斗。叶峰三十六岁就被提拔为县教育局副局长,从报到那天起就被卷入这两种险情的惊涛骇浪中。他是草根出生,却有顽强的意志和搏击风浪的能力,他像一叶小舟在惊险莫测的宦海里沉浮出没,劈波斩浪,扬帆远航,步步高升。...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