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这样的举动赢得了荀氏兄弟的赞赏。
“敢问兄台,贵上究竟何人也?”
此次发问的是荀彧。
观李嗣业仪表堂堂,显非池中之物,显然是位将军级别的人物。
“不敢欺瞒,吾主便是张易张云骥。”
李嗣业语气压低,显得格外慎重。
闻言后,两兄弟反应各异。
荀攸率先询问:“难道就是那位一月之内接连拿下南阳二十五座城的太守张易张云骥吗?”
荀攸对军事有着深厚的兴趣,有关张易收复失地的消息即便是身陷囹圄也能有所耳闻。
虽然后来得知领军的是薛仁贵和岳飞,但他明白这两位均受张易指挥,因此将其归功于张易亦不过分。
荀彧则更关切:“莫非即是那改良农具,发明出闻名遐迩的张易犁之人?”
对于农事改良,荀彧更为敏感,认为这对黎民百姓至关重要。
他曾亲自观察过张易犁的实际效果,对其创新意义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对张易乐于助人的精神表达了深刻的敬意。
“没错,两位提到的人确实就是我的主公。”
李嗣业的语气温和平稳。
两位对望一眼后,荀彧提议他们愿意前往拜访张易,但被李嗣业婉拒。
他说,主人向来看重礼仪,断不会让人家的贵客屈尊前来。
最后,李嗣业获得了两兄弟住所的具体信息,回去向上级汇报时,语气间满是自豪:“主公,一切正如您预料,过程顺利无阻。”
听完汇报,张易频频点头,“真乃英雄所见略同,李嗣业你不仅武功了得,更是足智多谋。”
随即命令准备出发事宜,并特别叮嘱不能影响到主上的大计。
在一片和气中,两人计划次日一早拜访二荀。
张易的心里却已盘算好了,如何既能邀请得动荀攸,也能让荀彧心甘情愿加入他的行列。
尤其针对荀彧而言,后者更倾向于恢复汉室权威这一点上,将会是一大难题。
荀彧的观点与这并不相符。
要知道,荀彧是对汉室极为忠诚之人。
与支持曹操接受九锡的荀攸不同,荀彧始终自视为汉朝臣子,甚至在曹操统一北方、眼看即将统一天下时,荀彧依然劝说曹操归政于天子。
对于拉拢荀彧一起奋斗,张易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汉室的存在,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他只能采取见机行事的态度。
而提到荀攸,张易则感到更为自信。
许多名门望族并不倾向于将全部筹码押在一个人身上。
他们更愿意广泛撒网,无论是将来哪方获胜,荀氏一族总能确保延续。
若将所有资源都投入给单一人物,万一该人战败,他们如何自保?投降?他们毕竟是半圣之家,这会显得多么失面子!
灭族?家族如何维系?袁绍和袁术麾下均可见荀氏族人的身影。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