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凡是能够进入这支军队的人,都将拥有最好的装备、最好的食物以及最好的赏赐。”
“具体来说,就是人人披甲、餐餐吃饱、每天有肉。
但凡立功者,银子、土地、房产甚至老婆,我都赏。
如果战死沙场,我也会妥善体恤他们的家人。
叔父你看如何?”
黄忠闻言,点了点头,说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样一来,士气必定会高涨,精兵的选拔与编练也不再是难事。
只是如此巨大的投入,恐怕开销也会十分庞大。
这样的一个士卒的开销,恐怕都抵得上普通的十个士卒了,甚至直逼骑兵的开销。
这样做真的有意义吗?”
黄忠继续说道:“而且,若是人人披甲,那实在是太难了。
铁甲这种东西,只有大将和临阵指挥的将官才能穿戴。
普通的士卒,即便是好的,也只有皮甲而已。
主公所说的披甲,应该是扎甲吧?难啊!
不过,若是真有一支铁甲军队投入战场,那倒真是有如屠杀一般了。”
张固闻言,微微一笑,说道:“叔父,精兵有精兵的用法,普通士卒有普通士卒的用法。
有时候,一场大战的关键,往往就取决于手中的精兵。
他们就像一把锋利的刀子,能够迅速切开一切胶着的战局。
与战争的胜利相比,这点花费又算得了什么呢?而且,这样的精兵数量也不会太大。”
“确实,人人披甲这一条确实难以实现。
不过,等回到广陵后,我一定会多收集匠人制造甲胄,再去找我伯父要一些材料,然后多招学徒,采用流水线的方式进行制造。
虽然这是一个长期工程,但只要我们不急不躁,慢慢来,总会有所收获的。”
,!
其实,在东汉末年,由于生产力的严重破坏,诞生了一个名词——披甲率。
顾名思义,披甲率就是指军队中披甲士卒的比例。
由于生产力的破坏,士卒的披甲率大幅度下降,各诸侯的士卒披甲率大多只有十分之一左右。
曹操曾经在《军策令》中记载道:“袁本初有铠万领,吾大铠二千领,本初马铠二百具,吾不能有十具。
见其少遂不施也,吾遂出奇兵破之。”
这段话讲述的正是官渡之战时双方的实力对比。
官渡之战时,袁绍军有十几万人,然而铠甲却只有一万具左右。
由此可见,即便是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军队的披甲率也只有十分之一。
不过,这里的铠应该是指扎甲,而并未算上皮甲。
如果加上皮甲的话,那么披甲率应该能达到百分之四十左右。
扎甲最早出现在商周时期,一开始是青铜扎甲,这种形式一直延续到秦朝。
汉代以后,扎甲逐渐改为铁质,成为了军队中不可或缺的防护装备。
将领所披的明光铠,亦是扎甲之一种,唯因其身份尊贵,故而独具匠心。
此铠不仅配备有胸背甲、腿甲与头盔,更添以繁复精美的花纹装饰,彰显其尊贵不凡。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