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不过,正如之前所言,我个人不认同这种观点,我不认为赵光义在高粱河之败后对辽国人患上了恐惧症。
他曾数次动过再次攻取幽州的念头,雍熙年间的举国北伐更是将这个意念转化为了切实的行动,如此怎么就能说他有恐辽情结?所以,我认为赵光义的亲征大军之所以行军缓慢就是为了让辽将耶律贤打跑。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遗憾的是,赵光义的计划从一开始就失算了,因为耶律贤的大军赶在外围的宋军充实瓦桥关守城兵力之前就将瓦桥关给包围了。
也就是说,本来是去增加瓦桥关守备力量的宋军被辽国人的几十万人马给堵在了城外。
没办法,四条腿的骑兵就是比两条腿的步兵走得快。
我们对此这还能说什么?在战场上失了先手有时候就意味着永无翻身的机会。
可是,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宋军在战前并不知道耶律贤的目标究竟是哪里,河北那么大,可供耶律贤选择攻击的目标那么多,等到耶律贤的辽国铁骑向瓦桥关进兵的时候宋军才开始用两条腿赶路。
当然,这些赵光义是不知道的,他还一门心思地以为自己派出去增援瓦桥关的军队会在城墙上静候辽国人的到来。
耶律贤到了固安之后并未立即下令立即攻打前方的瓦桥关,他在观望,有了上两次的惨败他对宋军的实力也是不敢小觑。
等到一切都调配妥当之后,耶律贤才在九天之后的公元980年10月29日率领近二十万的辽军抵达瓦桥关的前沿。
瓦桥关的宋军守将名叫张师,可他的兵力还不足一万人,更要命的是,此时奉了赵光义的皇命赶来帮助守城的宋军还在赶来增援的路上。
辽军驻军于瓦桥关下,他们整军列寨但却并不急于开战,不是说耶律贤突然胆子变小了,而是这里面隐藏着他的一个极为险恶的阴谋,他想通过围困瓦桥关吸引更多的宋军前来助战,然后就此以逸待劳打一场痛快淋漓的复仇之战。
这样多好啊,辽军不必四下乱窜到处找人打架,而是就在这里等着肥肉送上门来,有几十万大军在这里蹲着,宋军来多少他耶律贤就收多少。
我们由此也可以断定耶律贤定然也像赵光义那样深入地研究过高粱河之战,所以他要避免重复赵光义当时的错误,他不会像赵光义那样在城下跟城墙较劲,他要把力气都留在对付宋朝的援军上面。
但是,驻守瓦桥关的宋军主将张师却不甘心这样被耶律贤搞着玩,这人是一个有血性的汉子和勇士,虽然他手里的兵力不足万人但他却敢于主动去招惹辽国人的数十万大军。
十一月一日当夜,到了瓦桥关之后的两天时间里一直未曾挑事的辽军突然遭遇瓦桥关守军的出城偷袭,但在几十万辽军的庞大军阵面前,宋军的这次偷袭更像是一次蚍蜉撼树的鲁莽之举。
这次偷袭宋军败了,辽军在大将萧干以及耶律赫德的带领下将这支前来偷袭的宋军给成功击退。
面对宋军的主动偷袭,耶律贤仍然没有丝毫动怒。
瓦桥关不过就是他的诱饵,他的策略就是对瓦桥关围而不攻继而围点打援,如果没有了这个诱饵的存在他又怎么以逸待劳从而收拾掉前来赴援的宋军呢?对此,作为此时宋朝最为纠结的人,张师是又气又恼但又无可奈何。
:()北宋帝国兴亡史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