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赵德昭吗?可他这几年给了你们什么?是我!
是我赵光义在养活你们,给了你们高官厚禄,可你们就是这么回报我的?就算是要另立新君,可你们为什么不立我的弟弟赵廷美?他难道不比赵德昭更有资格吗?况且,难道我的儿子们就没有资格当皇帝吗?我是皇帝啊!
你们怎么就没想到立我的儿子当皇帝?石守信、刘遇、史珪,我现在可是打探清楚了,当时在涿州谋立赵德昭就是你们三人跳得最高,那好,那就先拿你们开刀!
,!
当然,赵光义不能以谋立赵德昭这件事来治这三人的罪,毕竟当时是因为他不告而别在先,大家都以为他死了,皇帝死了本就该另立一个,这件事无可厚非。
然而,正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尤其是皇帝要治一个人的罪就更是一打一个准,于是乎石守信等三人就此被贬。
别的人可能不知道为什么几十万大军奔逃偏偏只有这三个人受到惩处,但想必他们三人是心知肚明的,只是他们这时候有冤也不敢喊更无处可申。
悲哀的是,赵德昭这个傻乎乎的差点成了大宋天子的人在权力场上却没有一丁点的政治敏感性和警觉性。
他只当赵光义是他可亲可近的二叔,但他不明白皇家无亲情这一残酷和冷血的真理,自古以来为了皇位而导致皇室里的父子成仇兄弟反目甚至人头落地的伦理惨剧数不胜数,可他却丝毫不曾注意到这一个多月以来隐藏在他背后的那副来自于他二叔的近乎于狰狞的面孔。
有句话可能对赵德昭太过残忍和扎心,可事实上他就是蠢死的。
这时候如果他能低调做人或许赵光义心中的那团邪火还能慢慢地熄灭,可他非要出头,但这时候最不应该出头的人其实就是他。
对于赵德昭的真正死因,我个人对于史书上的记载是存疑的。
如果他确实是因为赵光义的那句话而选择了自杀,那么我相信赵光义当时很有可能不止是说了那样的一句话,单凭这句话就让赵德昭选择了自杀不具备合理性,因为赵德昭假如真有这么敏感就不会主动去向赵光义为北征的将士请赏。
至于他死亡的真相,这就像他的那个老爸是怎么死的一样,这已经成了一个千古之谜。
更可悲的是,两年后赵德昭的弟弟赵德芳也离奇地死了,年仅二十二岁。
赵匡胤、赵德昭、赵德芳,可怜赵匡胤身为大宋的开国君王,不但他自己死得不明不白,他的两个儿子也和他一样死得是稀里糊涂。
赵匡胤活了五十岁,而他的两个儿子加起来也正好是五十岁,每每想及于此,直教人徒生叹息,呜呼哀哉!
唯一得利的人是赵光义。
赵匡胤仅有的两个儿子都死了,这两个对他以及他的儿子们的皇位构成最大威胁的人都从世上消失了,那么仅存的那个人就是赵廷美了。
很遗憾,赵廷美五年后也死了,年仅三十七岁。
也就是说,在高粱河之战结束后的五年里,赵德昭、赵德芳和赵廷美先后死亡,一个二十八岁,一个二十二岁,一个三十七岁。
从此以后,赵光义和他子孙们的皇位算是彻底稳固了。
如果说李世民为了皇位而对宗室进行血腥屠戮甚至是对他的父亲也忤逆犯上算是一个十足的真小人,那么赵光义“杀侄弑弟”
的举动就暴露出了其伪君子的本性,而其歹毒与凶残比之李世民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李世民敢作敢当,可在赵光义这里他不是杀人犯:赵德昭是“畏罪自杀”
,赵德芳压根儿就不提是怎么死的,而赵廷美最惨,不但人死了,而且还要背着谋逆的罪名去死。
千言万语汇聚成一句话:伪君子有时候比真小人要可怕万倍!
:()北宋帝国兴亡史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