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人们仿佛看到了一个正义凛然、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心中对朱棣的敬佩之情更加深刻。
于是乎,整个北平城上下一心,众志成城,皆愿追随朱棣共举义旗,反抗朝廷中的所谓“奸佞”
。
黄子澄与齐泰二人,则成为了朱棣重火力输出的目标,口中的罪大恶极之人。
按照朱棣所言,此次靖难之举正是冲着这两个奸臣而来。
道衍和尚在太祖朱元璋留下的语录中苦苦寻觅多时,终于找出了这样一条:倘若朝中出现奸佞之臣蛊惑圣听,致使皇帝昏庸无道,那么各地藩王便可率领兵马入京,铲除皇帝身边的那些小人。
而黄子澄与齐泰现在就是教唆着新皇残害叔叔们的奸佞小人。
如此一来,朱棣此番起兵可谓是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其出师之名显得光明正大、无可挑剔。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黄子澄和齐泰二人,则自然而然地沦为了众人指责的对象,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罪人,注定要背负起那流传千古的恶名。
此时此刻,朝堂之上一片死寂,满朝文武皆噤若寒蝉,无人敢轻易发声。
原因无他,就在不久前,被贬为庶民的朱楩率领着一小队禁军往云南逃,至今也只是在逃。
然而朱棣可不一样,那是真刀真枪地正式起兵,在这些大臣们眼中,这无疑就是公然造反啊!
朱允炆气得脸色发青,浑身颤抖,怒不可遏地吼道:“齐先生,兵部赶快拟定一份作战方案,火速传至开平与山海关两地,命令他们务必死死围住朱棣,绝不能让他踏出北平城半步!”
面对朱允炆的雷霆震怒,齐泰倒是表现得异常镇定,毫不慌乱。
,!
他心里暗自思忖着,根本不相信朱棣能够掀起什么大风大浪来。
毕竟,在他看来,朱棣不过是困守于区区北平一城之中,所拥有的兵力也仅仅只有数千人罢了。
可别忘了,兵部登记在册可供调配的兵马多达五十余万,而且这还没有算上徐辉祖带领去追捕朱楩的那整整二十万大军呢!
于是乎,齐泰和黄子澄两人目光交汇,彼此会心一笑。
他们竟然丝毫不认为朱棣起兵造反会带来什么恶果,恰恰相反,在他们眼中,这无疑是一个能够彻底铲除这位心腹大患、身为诸王之首的朱棣的千载难逢的绝妙契机!
朝堂之上,气氛凝重而紧张。
只听得黄子澄迈步而出,躬身施礼后朗声道:“启奏陛下,现今燕王公然谋逆叛乱,依臣之见,当下应当速速派遣一员猛将,率领朝廷精锐之师前去擒拿燕王,将其押解回京,以正国法,彰显朝廷威严!”
此时此刻,朝堂之上众大臣们纷纷附议起来,他们的声音此起彼伏,形成一片嘈杂之音,但却让原本怒气冲冲的朱允炆心中感到了不少慰藉。
他缓缓扫视着眼前这满朝的文武百官,眼中闪过一丝得意之色。
这些大臣们无一不是站在他这边,坚定地支持着他这位年轻的皇帝。
“这次可是我那不知死活的四叔自寻死路,那就休怪朕心狠了!”
朱允炆暗暗咬牙切齿道。
在他看来,只要能够顺利将其四叔朱棣擒拿下来,那么他往后将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对他的皇位产生威胁。
毕竟,只要朱棣一除日后便没有任何藩王再敢反抗,只能任由他削藩。
而对于朱楩,朱允炆提前还觉得他是一只幼虎,是日后会像朱棣一般危险的人,但是现在在他心目中,朱棣胆敢公然举兵造反,可谓是胆大包天;然而朱楩呢?不过是个只会带着人马像丧家犬一样夹着尾巴落荒而逃的胆小鬼罢了。
就凭这点,朱允炆根本就没有将朱楩视为一个值得正视的对手。
:()大明好王爷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