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提起明末明朝雄兵,耳熟能详的无非是,辽东的关宁铁骑,浙江的戚家军,四川石柱的白杆兵,广西的狼兵,东南郑氏海军,卢象升的天雄军,孙传庭的秦兵,以上七大雄兵,但还有一大雄兵,其战力、战功一点也不次于戚家军,它就是四川酉阳冉氏的土司兵。
明末天启元年,公元1621年,辽东经略熊廷弼,遭人构陷,被明朝免去职务。
得知这个消息后,后金努尔哈赤亲率,八旗铁骑向辽东重镇沈阳发动猛攻。
作为大明朝在关外军事重镇的沈阳,承担着拱卫辽东都指挥使司所驻地辽阳的重任。
如果,一旦沈阳丢失,那么明军在辽河以东的整个军事防御体系就有崩溃的危险。
面对这一危局,时任辽东巡抚的袁应泰,紧急从辽东的各军堡,抽调兵力,作为沈阳的援兵。
当时的辽东地区,经过辽东经略熊廷弼的苦心经营下,拥有13万人左右的庞大兵力。
所以,袁应泰很快就集结了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包括步骑兵人,水军7000人。
此外,根据袁应泰的部署,在各路援军抵达沈阳之后,要有人防御沈阳,人守卫蒲河,7000人进驻奉集。
这支部队的兵力不可谓不雄厚,但此时的明军早已没有了往日的雄风,大多数只是滥竽充数之辈,根本不具备与八旗军进行野战的能力。
所以,真正能用于作战的主力,仅仅只有来自浙江的3785戚家军,来自四川石柱宣抚司的3800白杆兵,当时驻扎在辽东的白杆兵共6800人,和同样来自四川酉阳宣抚司的4000土司兵,当时驻扎在辽东的土司兵共5000人,共计主力大军人左右。
而此后的事实也证明,这支一万余人的明军,在浑河之战中让数万八旗铁骑伤亡惨重。
让以清朝为“本朝”
的魏源,也不得不感慨“为辽左用兵以来的第一血战”
。
不过,关于这场让人血脉贲张的大战,很多人都记住了记住了戚家军的悲壮,白杆兵的惨烈。
但是,四川酉阳宣抚司的土司兵,在这场大战中的表现却着墨不多。
要知道,当时事后,明朝兵部尚书张鹤鸣盛赞的是“实石柱、酉阳二土司功也”
。
可见,酉阳土司兵战力之强,一点不弱于石柱的白杆兵。
所以,有必要来介绍一下这支来自四川重庆的,被很多人所忽视的酉阳宣抚司土司兵。
其实,早在明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辽东熊廷弼,就向明神宗上书请求“征调酉阳宣抚司兵四千”
,赴辽东作战。
熊廷弼之所以请调酉阳宣抚司的土司兵,是因为四川酉阳宣抚司的土司兵,他们不仅善战,而且对大明中央朝廷忠心耿耿。
据统计,明代四川酉阳土司冉氏,先后21余次响应大明朝廷征调,到广西、贵州、四川等地镇压农民起义,还曾经在东部沿海与倭寇作战。
所以,这个计划很快就得到了万历皇帝的批准,并在当年11月,由兵部向酉阳宣抚司下发了征调令。
时任酉阳宣抚司宣抚使的冉跃龙,在收到兵部的调兵命令后,当即奉调,亲率弟冉见龙、子冉天胤和冉文光及5000土兵援辽。
酉阳土司兵,刚刚抵达辽东不久,还没进行修整,就立即投入到战斗之中。
当时,努尔哈赤正带兵围攻辽阳的另一个重要屏障奉集。
作为刚刚抵达的生力军,酉阳土司兵立即被派往前线,援救被围困的奉集。
结果,酉阳土司兵在奉集城外与八旗兵进行了一场鏖战。
据记载,酉阳土司兵“列队而出,其势撼天动地”
。
已经在辽东纵横多年的八旗铁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勇猛的明军。
结果这战,5000八旗军被5000酉阳土司兵击溃,酉阳土司兵初战告捷,不仅打破了八旗不可战胜的神话,更解除了奉集城的危难。
之后,这支酉阳土司兵就驻守在辽东的虎皮、黄山等处。
公元1621年,驻守辽东的酉阳土司兵,再次参与到救援作战行动中。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