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玉米是舶来品,听说在番邦产量很高,但传到大清明显水土不服。
产量低也就算了,口感还差。
当时农事司还在户部,户部尚书没少被玉米荼毒,于是他第一个发问,苦大仇深地问亩产。
难吃都能忍,毕竟玉米再难吃也是粮食,总比树皮和野菜好些。
穷苦百姓只为活着,填饱肚子,并不追求口感。
奈何农事司试种玉米那些年,户部尚书年年被皇上指着鼻子骂无能。
理由很简单,玉米在番邦是灾年救命的粮食,怎么到大清就不行了。
大清差在哪里!
好容易把农事司甩到工部,没想到工部又作死试种玉米,不是上赶着步后尘吗?
话虽这样说,户部尚书也理解。
玉米抗寒抗旱能力都很突出,就眼下这个年景,工部不死心想要再试一回,很正常。
但农事司多年的试种结果摆在那里,最高亩产不会超过二百斤。
而皇上的要求极高,非要让玉米和御稻比产量。
御稻最高亩产八百斤,神仙来了也追不上啊。
为了证明种玉米这事谁来了也不好使,洗刷多年屈辱,户部尚书越过工部尚书第一个跳出来问亩产。
亩产达不到皇上的要求,粮种再多也没用。
康熙早问过亩产,这会儿见户部尚书问起,也看向四阿哥。
只见四阿哥不卑不亢回答:“精耕细作亩产一千三百五十斤,大田亩产一千斤。”
看来上回有所保留,收获之后才有底气说出实际产量。
此时的南书房,几位大学士都在,除了大学士,还有六部尚书,阵容堪比小朝会。
“多少?”
这回不是户部尚书的声音,而是工部尚书震惊地问。
四阿哥不卑不亢地重复了一遍,听户部尚书又问:“何时种何地种?”
其实亩产说出来,再问什么都是枉然。
御稻亩产最高纪录是在丰年。
谁知四阿哥开口又是惊雷:“今年种。
田地在雾隐山。”
刚才还勉强保持镇定的一众人顿时哗然。
谁不知道今年是灾年,先是倒春寒,而后是旱灾。
灾年,山地,种玉米,大田亩产一千斤……这玉米怕是神仙下凡种的吧。
“皇上,不是臣不信四阿哥,而是亩产实在惊人,臣认为应该派人实地考察。”
还是户部尚书瞪着金鱼眼提议。
他就是不信,打死也不信。
“不必派人去查,我每月都去雾隐山,亲眼目睹。”
太子站出来作证。
那二十亩地玉米是他看着长大的。
索额图听说这里边还有太子的事,连忙跟着站出来:“原来太子去雾隐山是为了试种玉米。”
早说啊,闹出多少事来。
不过有户部珠玉在前,试种玉米确实有些风险,低调点好。
好在试种成功,太子此身也算分明了。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精神发疯文学,没有原型,没有原型,没有原型(讲三遍),请不要在评论区提真人哦。金手指奇大,cp沈天青。日六,防盗八十,上午十一点更新江繁星八岁时候看见律政电视剧里的帅哥美女环游世界谈恋爱...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