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长江边上,韩承绪用苍老的声音吟诵着这首诗,指着远处介绍了一句。
“那边就是李太白诗中所云的天门山了。”
韩巧儿把手放在眼眶上,往上游张望了一会,奇道:“祖父,我怎么没看到呀?”
她今年十二岁,样貌还没长开,瘦瘦小小的,脸也黑,穿着一身破旧衣服,看起来并不漂亮,只有一双眼睛颇为灵动。
韩承绪道:“因为天门山在当涂县的西边,那里江水太急,我们要到东边的采石矶去渡河……刚才这首诗你记下来了吗?”
韩巧儿脆生生地应道:“记下来了,天门中断楚江开……”
等孙女背了诗,韩承绪又说道:“说到采石矶,李太白就是在此地仙逝的。”
“祖父上次不是还说李太白是饮酒过度,醉死在宣城吗?”
“那是一种说法,这是另一种说法。”
韩承绪道:“说是李太白在江上饮酒,醉后,跳入水中捉月,不幸溺亡,所谓‘醉酒捉月,骑鲸升天’。”
“祖父,我更喜欢这个说法,这样死掉更像我想象中的李太白。”
“还有几首关于采石矶的诗……”
刘金锁回过头,打断道:“我说老书呆,你都这么大年纪了,一路上说个没完没了,不累吗?”
“小老儿自是也会口干舌燥,但想着能多教给娃儿一点就多教一点。”
“哈,小女娃儿懂这些有啥用?”
韩承绪苦笑道:“这世道乱喽,先贤所学还得有人一代代传下去嘛。”
“那是你的金国亡了。”
刘金锁鄙夷道,“我们大宋世道可不乱,读书人多得满地走。”
韩承绪赔笑了几声,却继续教韩巧儿背诗。
小丫头记忆极佳,只念了一遍就能把内容背下。
完成了这个小小的学习任务,她随即转头看向李瑕,叽哩咕噜地说起来,用的却是蒙语。
李瑕吃力地用蒙语与她应答,但还说得非常不流畅。
偶尔,韩巧儿会批评他一两句。
“李哥哥,你又说错了,说这个词的时候不能送气,要这样闭气。”
韩承绪道:“巧儿你自己说得也磕磕绊绊……”
这一行人就是聂仲由所带领的去往开封的队伍。
队伍一共有三十二人,扮成商队,带了六辆马车拉着货物,每辆车两匹马。
货物由马车载,人却只能靠步行,从临安府走到当涂县花了整整六天。
之所以带上韩承绪、韩巧儿,也许是因为有老人和小女孩能让他们看起来更像商队……也许还有别的原因。
祖孙俩本来也是徒步而行,是李瑕提出让他们坐在货车上。
聂仲由认为他们完全能够走到开封,这至少比当劳役要轻松。
但他这人眼中只有功业,对寻常琐事懒得计较。
李瑕看出了这点,能对这小事做出安排,算是成功试探了聂仲由的性格。
出发之后,听说韩承绪曾是金国的翻译官,李瑕于是向他求教蒙语、女真语。
这六天的行路都能听到他们叽哩咕噜的对话声。
李瑕语言天赋不算好,但胜在刻苦、专注,一如他曾经练习击剑之时,进益飞快。
而韩巧儿蒙语还不熟练,正好相互练习。
这日,终于走到了采石矶,这里属太平州,即后世的马鞍山市。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