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一百五十三页。
壬二,普贤观耳识。
当我们一个凡夫众生受了菩萨戒的时候,我们这一念心是缘十法界的有情无情的境,而发起了断恶修善度众生的愿力。
这个时候心境的和合产生一种善种子,我们叫作菩提心,这就是整个成佛之道的根本。
但是,我们刚开始所发的菩提心,基本上我们叫作世俗菩提心。
这个菩提心基本上有两种过失:一个,它是不坚固性的,它会随因缘而变化;第二个,它没有广大性,有些人是缘众生的苦,有些人是缘圣教衰。
你当初的菩提心是缘单一的境而发的,所以你当时的菩提心的心量不是普遍,不是广大的。
所以,发了菩提心以后,接下来要紧的工作就是,你必须把你心中的世俗菩提心提升到一种胜义菩提心。
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依止你的戒定慧的修学,把你心中的世俗菩提心转成胜义菩提心。
世俗菩提心的生起,是缘一种世俗谛的因缘而生起,以本经来说就是根尘识。
你依止当时的六根去攀缘六尘,可能是缘三宝的境,也可能是缘众生的境,根境的和合产生一个了别的心识,这个心识是从根境的和合产生。
但是这个境是变化的,你看,你十年前发的菩提心,你缘的境跟现在的境不同,所以你这个菩提心也就跟着变化。
所以我们必须要依止不生灭心,就是必须要破除虚妄的相状,开显真如的本性,破妄显真。
真实的胜义菩提心是不会变化的,因为它是离开了根尘识,它是在一种“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的情况之下发起的菩提心。
也就是说,它是在一种“无住”
的情况之下而发的菩提心,完全是从内心发出来,它不必靠外在的因缘刺激,不必的。
所以,这种依不生灭心所发的菩提心特别的坚固。
你看他不管遇到任何的逆境的刺激,遇到顺境的诱惑,他那个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心永远不退转,因为他开始的菩提心所依止的处所就是不生灭心。
第二个,这个菩提心特别的广大,它是时空无尽的。
所以你看有些人的善根,从出生以来他那个菩提心就很强。
同样受了菩萨戒,有些人今生菩提心就几乎完全退失掉了;有些人的菩提心,从小的时候就很坚固,因为他刚开始栽培那个菩提心就特别的坚固,他依止不生灭心。
首楞严王的坚固性不会因为死亡的因素而破坏的,他那个善根是一种不可破坏的善根。
所以,我们在修本经的时候要知道,《楞严经》的角色,就是把我们这个菩提心,一个世俗的菩提心,转成一种胜义菩提心。
没有错,我们发了菩提心,但是你的菩提心是不是很坚固、是不是很广大?你的菩提心是依什么而发、以何为住?这个很重要,因为它毕竟是所有菩萨道的根本。
《华严经》说,你要是忘失了菩提心,修一切的善法,都是魔业。
所以《楞严经》的特色,就是把我们的菩提心转成胜义菩提心。
当然,到《法华经》的时候,就从这个胜义菩提心再发起广大的波罗蜜,来成就万德庄严。
所以说,本经强调以不生灭心来安住我们的菩提心,再依止菩提心来修学空假中三观,来成就诸菩萨的万行,最后圆满菩提,是这个意思。
我们看讲义的壬二,普贤观耳识。
这一段是普贤菩萨观耳识。
这个能观的智是空假中三观,所观的境是耳识。
这个耳识就是见闻嗅尝觉知中的这个“闻”
,那个听闻的功能。
这个就是依止能观的智,去观察所观的境,破除耳识中的六结而开显我们的如来藏妙真如性。
普贤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已曾与恒沙如来为法王子,十方如来教其弟子菩萨根者,修普贤行,从我立名。
这一段其实我们昨天讲过了,主要的意思就是说,十方诸佛都会教导他们弟子当中已经成就大乘善根的人,来修学普贤之德,向普贤菩萨学习他的德行。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